聚乙烯防腐冷纏帶脫膠現象是一直困擾不少防腐膠帶制造廠家和用戶的一大難題,從生產制造的過程來說防腐冷纏帶容易脫膠的原因一是膠層對基材背面的附著結合力不夠,也就是膠粘劑的粘基力小于初粘力;二是防腐膠粘帶在制造過程中收卷漲力差異,造成放卷時膠粘劑粘團,使用中松不開卷;三是膠粘制備中膠料分散不勻,抗老化能力差導致出現與基材分層脫膠。除此之外,還與施工控制、施工環境等多方面因素有關。解決具體辦法有以下這些:
基材表面處理:基膜制造工藝中通過設備的輥面將其中一面適當增加粗糙度,另一面加大光滑度,這樣有效增進膠層對基材背面的附著結合力。提高壓延棍面的精度,使基材厚薄均勻,再加上改善在膠粘劑涂敷過程中的降溫效果和收卷漲力差異所造成的不足。
膠粘劑:選用高初粘力、高內聚力的膠粘劑(如丁基橡膠改性瀝青),避免使用熱塑丁苯橡膠(SBS)等耐溫性差的材料。膠粘劑制備過程煉膠填料要適度,分散要均勻。捏合或密煉中抗熱老化材料不可確失,禁止添加粉料。成品膠粘劑存放周期不易過常。控制好整個制造工序可有效改善聚乙烯防腐膠帶脫膠現象。
徹底清除管道表面的油污、銹跡、水分和雜質,達到Sa2.5級噴砂標準(或St3級手工除銹),確保表面粗糙度適中,增加膠粘劑與表面的接觸面積和機械咬合力。若環境濕度>85%或表面有冷凝水,需用熱風槍干燥表面后再施工,避免水分阻隔膠粘劑與基材結合。
纏繞張力均勻:手工或機械纏繞時,張力應控制在膠帶拉伸率10%-20%的范圍內(過松易空鼓,過緊易導致膠層被過度拉伸破壞)。
搭接寬度達標:按照設計要求保持50%±5%的搭接率,確保搭接處膠層充分融合,避免因局部壓力不足導致脫膠。
施工溫度適配:低于5℃時,膠粘劑流動性差,需提前將膠帶置于室溫(20-25℃)預熱1-2小時,或采用加熱工具(如熱風槍)適度加熱被粘表面(不超過40℃),促進膠粘劑活化。避免在高溫(如夏季正午)或陽光直射下施工,防止膠粘劑軟化、流淌,導致內聚破壞。
滾壓壓實:纏繞后使用壓輥用力、均勻地滾壓膠帶,特別是搭接縫、焊縫、凹凸處,確保膠層與基材緊密貼合,排除氣泡。
纏繞完成后,避免尖銳物體碰撞或摩擦膠帶表面,回填時分層夯實土壤(尤其在巖石區),防止碎石刺穿膠帶導致局部脫膠。
對已施工的防腐層進行定期檢查,對已脫膠的局部區域,先清除松動的膠帶和殘留膠層,重新預處理表面后,用同型號膠帶補纏(補纏范圍超出破損區100mm以上),確保修復處與原膠帶緊密結合。
對于重要管道,每2-3年進行一次防腐層完整性檢測(如皮爾遜檢測法),及時發現潛在脫膠隱患并處理,延長整體使用壽命。
解決聚乙烯防腐冷纏帶脫膠的核心在于“材料適配+施工規范+環境防護”,通過優化材料選擇、嚴格預處理和施工控制,結合針對性的環境防護措施,可有效減少脫膠問題,確保其在管道防腐等場景中實現長期可靠的性能。